6t体育app官方下载,6t体育app官方下载,5月3日,兴证(香港)金控副总裁、首席经济学家张忆东先生在兴证国际客户分享会上进行了题为“港股的春天:拥抱高胜率投资,成为时间的朋友”的分享,以下为演讲实录。
高胜率投资的核心在于,当相关资产面临下行风险时,投资者可以安心入眠,同时资产的上行潜力巨大,能够随着时间推移为投资者带来良好的回报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背景下,全球宏观层面最确定的判断就是较长时间充满不确定性:货币属性决定货币等价物长趋势;对于以法币衡量的大宗商品,我们依然持短线震荡、长线看好的态度
·新旧动能切换,股市投资不只是看利润表,更要看现金流量表,重视回报的持续性和稳定性
各位朋友们,很高兴与大家交流,这次的题目叫港股的春天,也是我在3月中旬的一个策略报告。
说个题外话,报告刚出来时,很多人来问我,说港股一直是冬天,哪里还有春天?我告诉他们苦菜花还有春天,我只是讲春天,而不是讲夏天。当时大家都认为,前两年港股每次的反弹都不持续,因此兴趣索然6t体育官方网站,。
我们的报告还有一个副标题——拥抱高胜率投资。所以今天,我向大家汇报三个方面的内容。
我们认为高胜率投资的本质在于,需要识别并且坚守住优质资产、当时间的朋友,具体来说,当这些优质资产面临下行风险时,有安全边际、风险可控,投资者拿着可以安心入眠;同时,资产的上行潜力巨大,能够随着时间推移为投资者带来良好的回报。寻找高胜率资产的投资理念,我们定义为高胜率投资。
这是我们在过去的8年里面,提出的第二个与投资理念相关的概念。高胜率投资与我们在2016年初提出的核心资产有何区别?核心资产属于高胜率投资的理念,但是高胜率投资有时代的烙印,每个阶段有不一样的资产类别。高胜率投资包括但不限于核心资产,高胜率投资的范围可以更广。
更广泛的意义上来讲的大类资产配置,宏观自上而下的视角,首先,探讨第一类(高胜率)资产,就是法币替代者,或者说信用货币等价物;然后,我们再探讨法币衡量的资产。
法币替代者,涉及到黄金以及部分数字货币。为什么从去年开始,这类资产明显被推崇?我们认为其中有一个重要的长周期逻辑。
去年开始的数字货币、今年开始的黄金等货币等价物依次开始突破,走出了之前的投资框架,以前比如2020、2021、2022年的时候货币等价物的行情明显受到美债实际利率的影响。但从2022年四季度至今,数字货币出现相对美债利率脱钩的行情,2022年10年期美债十年期收益率一度超过了5%,前段时间也持续在4%以上,但是比特币却仍在持续创新高。
从今年2月份至今,黄金的表现非常强势,当然其中原因包括战术性因素、地缘以及中东问题。战术性因素只是表面,背后的趋势性因素则是大国博弈下的现有国际货币体系面临重塑的挑战,这是一个较长期笼罩在全球资产配置的重要主题。
我们有一个判断:未来较长时间内,也许五年也许十年,全球宏观最确定的事就是宏观充满不确定性。那么,如何对冲这个不确定性?我们提出,货币等价物是高胜率资产,有点类似于70年代的黄金牛市。70年代大国博弈,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美元与黄金脱钩。
同70年代相比,这次冲击货币体系信用的重要诱因是西方世界推崇的无上限QE、财政赤字货币化(MMT),世界主要经济体的货币发行失去了强约束。这种情况叠加了全球性大国博弈,带来了货币体系的不稳定性、国际宏观的长期不确定性。对冲这种宏观不确定性,货币等价物迎来了长期确定性趋势机会。
从战略思维来看,货币属性决定了黄金和数字货币的长趋势。无论是美国还是欧洲的列强,他们的黄金储备占据官方外汇储备的比重,都是在70%左右。但是,无论是印度、俄罗斯还是阿拉伯世界、土耳其以及中国等,黄金储备在外汇储备中的比例都偏低,俄罗斯在过去10年中不断加大外汇储备种类中的黄金占比,目前占比大约为26.1%;中国大陆的占比约为4.3%。
去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了金融强国的几个标准,其中第一条就是强大的货币。在法币世界中,作为一种硬通货,货币强大需要依托于经济实力以及政治、军事等综合能力,也就是综合国力。
但是,货币本身,我们认为欧央行推广欧元(的方式)可以给我们提供借鉴。我们观察欧央行,欧央行的黄金在外汇储备的占比是35%。
我们认为从大国博弈的角度来看,黄金的货币属性将长期激励东方世界持续提升黄金比重。
对于西方世界,过去的十多年来,西方世界去中心化、反威权、各种所谓政治正确的潮流非常盛行,叠加QE和MMT导致的货币滥发,所以,西方富人、中产阶级以及具有西方逻辑思维框架的人群,在未来大类资产配置中,由于货币属性而去配备数字货币的大趋势将会延续。
虽然长趋势看多这些货币等价物,但是我们也要提醒,在短期内,货币等价物的行情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受到筹码结构、买卖方力量以及美债实际利率的影响。无论是黄金还是比特币,当短期内涨幅过大之后,震荡都是正常现象。
总之,从第一个层面来看,未来较长时间,货币等价物是高胜率投资,是时间的朋友,是黄金、比特币们的大时代6t体育官方网站,。啥时候结束?全球分久必合,可能需要等到多年之后,全球地缘政治重新趋于稳定,货币体系重新趋于稳定。现在情况恰恰是反过来,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候。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不确定性不结束,货币等价物作为高胜率投资就值得多关注。
一方面是金融属性,另一方面是新供需关系的推动。从供给角度来看,海外受到环保、ESG等因素制约,中国在深化供给侧改革,这都对铜的供给有制约。从需求角度来看,无论是新能源的需求还是AI生态所带来的额外的新需求,中长期需求都是正面因素。
短期来看,铜、油和黄金一样,也会受到筹码结构高低切换的影响,再叠加十年期美债收益率一直处于高位震荡,从短期维度来看,铜和油震荡非常正常。但我们认为,震荡之后,铜和油中长期投资的逻辑还是比较明显。
海外的高胜率投资还是在科技领域。从去年3月份ChatGPT4.0推出到今年前几个月的这种情况,从量变到质变,AI浪潮已经开始逐步被大家所认知。
从短期角度来看,我们看到了美股的AI公司股价稍稍超过了基本面,因此休整一下也非常正常。主要面临的还是美债收益率较高和高位震荡的影响,短期乃至季度性的震荡调整都很正常。
从中长期的维度来看,我们还是需要关注基本面。从基本面的角度,我们来看这张图。红色的线是设备更新加上软件投资,蓝色的这条线可以将其理解为厂房投资增速。厂房投资增速基本已经恢复到历史上的正常水平,但是设备更新投资还处于相对低位的状态,和1994年、1995年的情况比较相似。1992年大选之后,克林顿推动信息高速公路,开始进行相关基建和厂房投资,之后到了95、96年,你可以看到红色的线,设备更新和软件应用也开始跟上来了。
这一轮的科技浪潮,与90年代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这次AI浪潮已经有了一些商业应用,当时的Web1.0尚未有成熟应用。在相似的情况下,我们认为这次有希望出现新的朱格拉周期。
长周期来看,海外股市的高胜率投资依然要关注AI科技浪潮。但这并不意味着要一直买,做投资最终还是要回到定价,回到价格和价值比较。虽然长期来说,AI所带来的庞大产业发展具有巨大价值,属于高胜率投资。但是,如果相关股价短期走得过快,超过了价值,就有可能会产生震荡。
过去4年,2020年到2023,港股连跌了4年。从全球拥挤交易的角度来看,做空中国处于全球最拥挤交易的第二位。
我们认为,需要从新时代和新视角看待中国的机会。用过去20年投资中国的经验来看待中国当前阶段面临的问题,或者,把欧美这几年的经济发展模式当做标准答案,在这种削足适履的心态下看当前中国经济,就怎么看都不顺眼。
1998年到2018年,中国经济是高增速发展时代,GDP平均增速长期在10%以上。2001年加入WTO,成为世界工厂;2008年中国救了世界经济2020、2021年,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GDP一度占到了美国的70%多。
现在的中国经济是高质量发展,因此,整个投资思路需要改变。高胜率投资的角度,在中国权益投资需要更关注现金流量表,而不只是关注利润增速。
高增速时代,任何一个行业龙头都能轻松获得高增长、高估值。90年代至今,中国投资者往往更关注利润表,关心业绩增长多少,毛利率多少,ROE多少。甚至是一锤子买卖性质的非经常性损益,大家都认可它高增长而给高估值。
现在高增速时代已经过去了。刚才提到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以及外部环境的变化,以及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庞大的经济体量基数也制约了高增速。
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投资中国股票需要重视现金流量表的健康可持续,掘金两类资产,一类是红利资产,它的分红要可持续;另一类,对于成长型或者绩优成长的核心资产,它的盈利增速具有可持续性。
什么是负面情绪?以教培为例,2021年以来,教培行业一直受到政策调控的压力。如果你无法改变,就要接受、顺应它,并从中发现正面的力量。严格的教培监管政策导致整个行业加速优胜劣汰、加速出清,那些活下来的龙头就剩者为王,剩下来的反而能够享受到一个舒适的竞争环境,像学而思或新东方等。
中国拥有庞大的经济体和人口基数,我们的消费需求仍然在。今年,我们必须多一些正面思维、正面思考和正能量。那些邻居阿婆都知道的所谓宏大叙事的负面影响,已经隐含在股价中,去杀估值也没有意义。
过去几年出清阶段的“剩者”将会成为今年经济企稳阶段的赢家,这适用于互联网、消费、出海等各领域。2021年至今,中国经济风险释放,特别是地产风险的释放,导致很多产业就像是在过寒冬,部分企业家信心不足甚至退出竞争、至少不会轻易进行大规模资本开支,而熬过来的企业就是“剩者为王”。
2024年一旦中国经济基本面有所企稳,这可能带来中国股票的戴维斯双击。今年跟2016年和2017年的情况不同,这次不要期望宏观经济高增速,只要稳住即可,稳住的线年底很多海外机构担心中国经济“危机论”。
今年中国经济有几个特征。第一个特征是今年的名义GDP增速可能就比去年名义GDP多出0.5个百分点到1个百分点。去年我们的名义GDP落后于实际GDP增速,今年则相反,中国名义GDP有希望与实际GDP持平甚至略好,这对上市公司盈利是非常正面的,我国上市公司盈利与名义GDP相关度更高。
第二个特征是今年经济企稳之后,并不是非常强烈的复苏,只是稳住,这时更要重视高质量的盈利。不能只关注利润表,一定要多加关注现金流量表,现金流量表好是可持续、高质量盈利的基础。
自今年年初以来,我国的制造业增长其实很强。尤其是与出口相关的制造业以及国家重点战略导向相关的先进制造业,比较强大。我们可以看一下铜和螺纹钢的相反走势。今年推动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投资以及消费品以旧换新,随着政策落地,在未来几个季度将拉动相应的信贷配合。
还有一个结构的亮点在于消费。今年中国的内需消费有希望低位企稳,从微观角度分析,高性价比的消费特别好。
今年我们看到了一些正面现象,首先是居民家庭的房地产需求过去十几年对消费需求的挤压效应,今年反过来了,普通住宅的刚需相对低迷,而高性价比消费则相对火热。
去年大量的居民家庭提前还房贷就如同银行挤兑一样,短期导致对消费需求的挤压,但是,这和日本90年代居民资产负债表衰退本质上不同。因为中国居民部门的杠杆率远低于日本,再经过去年提前还房贷,居民家庭的杠杆率更健康,提高了抗风险能力,有利于今年的消费需求的健康释放。
今年大家应该多关注银发经济。因为中国最富有的一代婴儿潮已经开始退休。1963-1979是中国的婴儿潮,这一代恰好是受益于改革开放的一代,此前是有钱但是没有时间,现在逐步退休,有钱有闲有健康。后疫情时代,生活回归正常化,今年应该是银发经济的元年,银发经济代表有需求,有钱才是经济。
当前,中国的居民资产负债表健康,去年中国的储蓄率回到了历史高位。往后来看,立足于消费的新需求,中国的高性价比消费将属于高胜率投资的范畴。
总结下来,刚才讲的高胜率投资,从权益层面来看,海外我们认为AI是高胜率投资,但是过去半年涨幅大、交易拥挤,未来数月震荡休整一下,会很好。因此,在短期内,配置美股或者与美股相关的日股以及中国台湾股,性价比不高。既然作为高胜率投资,立足长期,等待性价比更舒服时配置反而更好。
对于中国资产,我们认为今年需要关注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与老百姓需求相关的高性价比消费,这里面我今年最看好的还是互联网,第二类是与外国需求相关的出海制造业,第三类是与国家战略相关的制造业。
高胜率投资理念的第二个层面,除了内生式增长之外,还有分红和回购为代表的股权文化。
美股的历史经验有可借鉴之处,我们分析了标普500的历史,以过去十几年的美股科技股为例,年均回购收益率大概是3.54%,年均股息收益率是1.54%,这两个加起来就已经超过5%,再加上业绩的增长,年化复合回报率超过16%。
这给我们的借鉴是什么?宏观经济降速之后,不能只关注企业利润表以及利润增速,还要重视资产负债表和现金流量表。如果没有健康的现金流量表,回购和分红哪里能够持续?利润表短期好,也可能是陷阱。如果现金流量表表现良好且持续良好,通常资产负债表不会差,企业盈利就是高质量、可持续。
2024年投资中国股市属于高胜率投资。去年我还并不认为A股和港股是高胜率投资,甚至在去年四季度的时候,相比而言,我更加推荐美债、美股。
到了今年春节前后,我们对于A股和港股系统性翻多,我们认为今年的A股和港股属于多头市场。多头市场并不意味着全面“疯牛”,并非所有股票都能涨,而是秉承着高胜率投资理念的资产今年要涨。今年中大型的优质公司可能走牛市,而小盘垃圾股题材股今年可能风险较大。
围绕这个结论,从三个维度分析:风险溢价、基本面,还有政策环境特别是股市生态环境相关的政策金融投资。
风险溢价这张图,这几年我一直在使用,是将中国与日本、欧洲和美国进行比较。风险溢价就是指数估值的倒数所代表的股市潜在回报率减去无风险收益率的差值,因此,风险溢价越高,相当于大家对市场越悲观。美国的风险溢价是负数,日本的风险溢价在百分之二点几,欧洲的风险溢价在百分之四左右。
港股最近有所好转但风险溢价依然很高,从中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作为无风险收益率来看,港股恒指的风险溢价8%左右,以美债10年期收益率为无风险收益率来看,恒指也有6%左右。与全球水平相比较,港股风险溢价高,与历史相比也处于高位,也就是越跌越悲观。
过去几年,中国股市经历了风险充分释放过程。A股,2021年2月份见高点,上证和沪深300指数下跌了30%左右,基金指数表现更糟。2021年初,核心资产逻辑驱动茅指数和宁组合们见顶,从那开始,基金重仓的A股优质核心资产经历了比较充分的调整。
港股更加夸张,2020年至今港股的调整时间长达4年,最大跌幅超过50%,透支了各种利空。所以,现在有点阳光就能灿烂。
与主流市场相比,港股逐渐走出了独立行情。港股以前跟随美股,跟跌跟涨;2021年之后,跟跌、不跟涨;今年开始,不再跟随美股跌,美股涨时港股有可能也涨,但不是因为跟随它,而是走自己的节奏。港股与美股及其相关的日股等市场的相关度在减弱,甚至最近形成了海外资金高低切换的跷跷板关系。
高低切换的原因很简单,最近美债收益率处于高位震荡,美股、日股等股市前面的获利盘较为拥挤,全球最拥挤交易排名第一的是做多美国大盘科技股,第三拥挤的是做多日股,排在拥挤第二的是做空中国。所以,只要有一点钱从美日股市获利回吐,拿一点出来放在港股,四两拨千斤的效果会非常明显。
观察港股行情的短期节奏,我们需要注意什么?看一下这张图表,是港股卖空占比,截止到4月26日,港股的卖空金额占全市场成交金额的比重从此前高达20、30%降到16.7%,距离历史正常的10%水平还有很大空间。
很有意思的是,观察美团和腾讯这些互联网龙头,发现他们的做空占比在4月30日时仍在增加。就是说,有些资金依然延续过去几年的熊市思维——只要互联网反弹百分之三、五十之后,做空就会赚钱。
我认为今年不一样。今年的风险溢价将有所改善,另外,目前卖空比例甚至没有降低到10%左右,所以现在根本不用担心。从去年下半年开始,三季度有一次、四季度有一次、今年1月底2月初有一次,港股的卖空比例飙升到30%左右,这是历史上从未出现过的最高位置,悲观情绪释放的足够充分。
过去几年每次像样的跌深反弹行情,卖空比例不回到10%,行情不会罢休。以2022年举例,10月份跌跌之后卖空比例一度高达25%,11月开始预期中国re-open,港股大反弹,卖空比例快速降到了10%左右,之后行情才开始震荡。
当前,美债收益率持续高位震荡,十年期美债收益率目前在4.7%左右,压制美、日等股市的表现,但并未引发对系统性风险的担忧,所以,Long only外金开始进行“高低切换”,主动寻找更具性价比的投资机会或“洼地”资产。
目前海外资金流入港股,是高低切换的逐利行为。Long only型的资金特别是全球大型资管公司,近期只是从高位资产拿出一些资金,就是从过度拥挤的做多美股科技股、做多日本的策略里获利落袋,拿出少许资金投入中国资产,“高低切换”带来四两拨千斤的效果、进一步加速港股short cover、空头回补开屏体育。
但是,二季度后期或三季度初期,部分外资可能对当期购买的中国资产“获利落袋”。届时,外资进入度假季;另外,美国逆回购账户余额可能回到低位,2019年美国逆回购市场就引发过流动性冲击。美债十年期收益率居高难下,高利率环境对美国商业地产的影响大,降息时间推迟,最终将影响中小金融机构。今年3月份美国纽约社区银行重组就因为商业地产,可能只是前兆。
总结来看,5月份行情将延续,从做空比例来看,short cover驱动的反弹现在远没有结束。但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过去数年港股熊市思维压制下,港股风险偏好的改善不会一蹴而就。如果港股情绪快速升温,比如,做空比例回到10%左右,或者,更多大V喊港股牛市,那么,看空港股的惯性思维会重新抬头并引发短期震荡,特别是在二季度后期到三季度初或有较明显震荡。
后续如果出现震荡,我们建议投资者立足基本面,进一步增加港股与A股优质资产的配置。从中期的角度来看,投资最终还需要回到基本面。
我们认为,今年中国经济有望企稳,名义GDP有希望到5.8%左右,比去年可能多一个百分点。2024年新旧动能切换的过程的痛苦将有所缓解。
目前的情况是,对中国经济乐观的投资者并不多,但是,跟去年相比,悲观预期正在被改变。去年下半年乃至今年一季度,海外投资者担心中国房地产危机、担心金融风险、担心经济失速、担心中国居民资产负债表长期衰退。但是,今年一季度中国的经济数据证明了中国经济的韧性。
关于中国经济对中国股市的影响,要分为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预期差”的修复,关键在于中国经济没有那么差,投资者太悲观了。第二个层面是,中国经济2024年究竟会有多好?会不会超预期。
首先,海外投资者此前对中国经济太悲观了,中国经济没有那么差,因此,先short cover,深度调整的优质资产引领港股持续大涨。虽然没有海外投资者期待的“大水漫灌”,但是,今年第一季度的数据,特别是制造业和消费数据以及微观经济复苏情况,比去年下半年以来的海外悲观预期要强很多。
其次,下半年特别是三季度中国经济很可能超预期的好。一方面,中美相对经济动能变化将有利于中国。今年三季度,美国经济在环比动能和同比增速方面处于阶段性低位,而中国则处于阶段性的高点。另一方面,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看中国今年的经济,恰逢共和国75周年,疫情之后彻底恢复正常的第一年,政策导向更加积极。今年3月7日人民日报头版报道了习两会下团组的指示“要抓住一切有利的实际情况,利用一切有利的条件,看准了就抓紧干,把各方面的干劲带起来。”而去年指示“不要有大干快上的冲动”。
今年是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建设的关键一年,虽然今年GDP增速不至于像2016年、2017年那样强。2016年、2017年强复苏的重要原因是,棚改货币化安置政策,推动了房地产的周期性景气扩张。4月30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包括房地产政策在内的好多决策部署超出市场预期,凸显了实事求是的优秀传统。
我们看到政策变化后,对2024年中国经济抱有较高期待,这个期待是高质量发展和稳增长并重的期待,但请大家不要将增速想得过高。
这种高质量发展格局下,对中国股市而言,今年是“好公司的牛市”,并非是牛鬼蛇神一起涨。今年中国经济企稳回暖,依然是优胜劣汰,优质公司的优势会更强,今年好公司有优势,包括传统领域“剩”者为王的高股息红利资产,以及“赢家通吃”、盈利质量提升的核心资产6t体育官方网站,。
宏观政策面看,中国经济、股市都或多或少存在75周年国庆献礼的情节,这有利于提升港股的风险偏好金融投资。另外,美国相关经济政策也对港股有一定影响,主要就是美联储降息,我仍然判断美国今年可能有一次降息,在9月份。
今年9月,经济增速、通胀数据进一步下降,美联储可以借坡下驴,即使PCE没有达到目标,也有可能降息,这类似于2007年9月18日的议息会议。那次议息会议是前瞻性的降息,旨在防止过高的利率冲击房地产进而金融市场。
如果9月份的美联储议息会议降息,我判断,十年期美债收益率将有望回到3.8%左右。如此,无论是A股还是港股所面临的货币环境更好,特别是香港本地资金面将有明显的改善。
今天重点讲一下港股的红利税情况。先声明,我只是从数据和逻辑上进行推演,没有任何内幕信息,不做任何的政策暗示,不涉及国家信息安全。
逻辑上说,香港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香港股市属于“一国两制”下国际金融中心的核心组成部分,港股也一样在广义上属于中国资产。因此,中国内地投资者,无论是企业、个人还是基金,通过互联互通机制投资港股,最终在税收政策方面应该借鉴A股,鼓励长线价值投资。中国投资者投资A股,如果获得股息红利,持有一年后,税收免征,
如果未来的某一天,就像香港证监会主席雷添良提议那样,互联互通股息红利税务安排得到优化,我认为,香港股市将获得更多基石性的长线资金,吸引内地的长线资金加大对港股的配置,包括保险、银行理财子、券商自营、养老金甚至未来可能的年金投资。
证监会最近发布的5项对港合作措施非常积极,放宽ETF合资格产品范围、将REITs纳入沪深港通、支持人民币股票交易柜台纳入港股通、优化基金互认安排、支持内地行业龙头企业赴香港上市等方面,支持香港资本市场建设。
去年10月份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巩固提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可以预期,除了已宣布的证监会5项措施、大湾区理财通2.0,后续还将有政策红利逐步推进、落实,这都有利于提高2024年港股市场流动性和配置吸引力。
做一个小结:综合考虑风险溢价、基本面以及政策面这三个维度,可以得出结论,今年的A股和港股是一个多头市场,有较强劲的反弹。从时间节点来看,在美国大选之前,金秋十月,港股行情涨出年内高点的概率更大。可能在二季度后期到三季度初是震荡期,如果有震荡,关键在于逢低投资高胜率资产。
对于港股,我认为,现在大家应该珍惜,行情才刚刚开始,今年港股市场的行情至少是季度性的行情,甚至是年度性的。至少从未来两个季度来说,要积极地做多中国股市,相比美股等发达市场,港股的性价比可能更高开屏体育。
对于美股,长牛行情可能遭遇季度性调整,不一定大跌,但目前太拥挤、性价比较差。如果经过数月震荡、等等业绩之后,建议逢低美股优质公司配置。
2022年初开始,我们持续推荐港股央国企高股息资产,今年依然推荐,但是略有不同。今年与2022年、2023年不同,22年和23年中国经济增速下行、新旧动能切换,以旧动能退坡为主,今年中国经济开始企稳。
今年的红利资产投资策略,因为今年的经济边际改善,需要从前两年过度重视股息率的纯债投资的思路,变成需要兼顾业绩增长的可转债策略。有一定业绩改善动能的红利资产,今年,可能比纯粹的高股息策略表现更好。港股的高红利资产,特别是一些央企港股,继续强烈看多。
相比其他股市,今年港股高股息资产的性价比更高,特别是央国企龙头。不论今年有没有红利税的减免,只要你愿意做时间的朋友,就可以优先配置央国企红利资产,优选能源、电力及其他公用事业、地产、原材料、金融等央国企龙头,除此之外,香港本地股的红利资产也值得挖掘。
港股“预期差”最大的可能是地产产业链里面的高股息资产。目前还在统筹研究如何处理去库存问题,如果今年下半年,政策真的开始推进地产去库存,那么,地产产业链相关的地产、物业、有色金属、建筑、建材都有可能超预期。
今年港股高股息资产,还值得高度关注公共事业。内地的水、电、煤气燃气等公用事业许多年没有提价了,今年各地开始纷纷提价,有利于提升盈利弹性。
总是,高股息资产的投资策略,去年是纯债策略,是纯防御;而今年是可转债策略,是立足于安全边际的情况下,积极有为。
我们近期提出了“15+3”策略,从而,选出新时代的核心资产。也就是说,股息率在3%左右,港股不低于3%,A股可以打点折,2%左右,如果股息率不够,有回购就加上回购;业绩增速15%左右。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18%的年回报率大约是名义GDP增速的3倍,并不容易,所以,核心资产需要精选。
港股的核心资产,集中在消费和制造业两大领域。制造业又分为两类,一类出海为主,另一类是先进制造业。
我认为,港股的核心资产主要还是集中在广义的消费领域,包括科网股、生物医药在内的泛消费产业。
和前几年有所不同,今年春节之后我转而开始看多港股互联网和医药。前几年防止资本无序扩张、互联网行业进行规范治理,叠加经济下行,因此2021年、22年和23年我都是战略性看空港股互联网公司,认为估值体系崩塌。
今年观点转多的原因,在于互联网业绩和估值都面临改善。此前的防止资本无序扩张,意味着互联网野蛮增长时代已经过去,因此,高估值是不可持续的。但是,经过几年的惨烈调整,部分科网股估值已经降至价值股。今年中国经济企稳,高性价比消费方兴未艾,互联网最受益,业绩有望超预期。
另外,防止资本无序扩张,现阶段开始出现正面效应,避免互联网龙头之间恶性竞争,有利于改善行业竞争格局,互联网龙头的现金流更充沛,回购甚至分红的能力更大。目前腾讯、阿里巴巴,京东、美团、快手和携程都在积极进行回购,今年腾讯回购可能就会超过1,000亿元,比过去几年明显提升。
最近行情走得比较快,没有上车的人会感到比较慌张,上了车的人也很慌,害怕与前两年一样,只是一、两周的反弹行情。我建议,不要怕,也不要慌,这应该是半年以上的行情,爱在深秋,高点可能在金秋10月。
虽然我不认为今年的行情是传统意义上的牛市,也就是要把33,000大顶打破了才算,但是今年应该是多头市场,恒指类似1993年的日经225,要信早信,并专心找高胜率的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