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2月,习来川视察时,在天府新区兴隆湖畔首提“公园城市”理念。六年多来,成都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魂”、以公园城市为“形”,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实施高效能治理园林景观新闻动态,积极探索山水人城和谐相融新实践、超大特大城市转型发展新路径,党中央、国务院为成都量身定制的美好蓝图正在变为生动现实。
历史和现实表明,一个城市只有紧跟国家发展战略,才能乘势而进、振翅高飞。党中央、国务院明确支持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前所未有地提升了成都在国家战略全局中的地位和作用,引领推动城市综合能级和国际竞争力整体性跃升,跻身全国超大城市之列,成为第三个经济总量突破2万亿元、第一个常住人口突破2000万人的副省级城市。
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关键要找准切入点和突破口,加快把国家战略势能转化为发展实效。
聚力打造“战略腹地”。发挥产业基础良好、创新资源富集、市场腹地广阔等优势,积极承接国家重大生产力布局,强化经济承载和辐射带动功能、创新资源集聚和转化功能、改革集成和开放门户功能、人口吸纳和综合服务功能,加快打造带动西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
聚力打造“开放门户”。紧扣构筑向西开放战略高地和参与国际竞争新基地,提质建设立体全面开放通道,加快打造开放层次更高、制度环境更优、辐射作用更强的内陆开放新高地。
聚力打造“展示窗口”。立足超大城市发展阶段特征,着力绘就经济高质高效、动能充盈充沛、人民宜居宜业、城乡共富共美、社会和顺和谐的公园城市图景,更好展现中国式现代化的万千气象。
随着城镇化进入以质量提升为主的转型发展新阶段,以规模扩张的城市发展模式边际效益递减,环境污染、交通拥堵等“大城市病”接踵而至,制约着城市可持续发展。近年来,成都统筹推进中心城区、城市新区、郊区新城建设,持续增强基本功能、核心功能和特色功能,推动形成多中心、网络化、组团式功能结构,城市人口和经济承载力全面增强。
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肩负着探索未来城市新形态的重大使命,必须全力推动城市空间与自然气候地理相契合、与产业经济人文相协调。
破行政壁垒,6t体育,推动片区综合开发。聚焦促进24个重点片区整体成势,坚持小尺度、复合型、人本化优化片区规划和建设导则,精准导入重大功能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项目,大力推进未来公园社区、TOD等项目建设,加快形成一批功能突出、特色鲜明、动能充沛的示范单元,引领带动示范区建设整体成势。
破圈层分割,推动区域结对联动。聚焦打造8个结对联动合作区。一体推进产业集群共建、高端要素共引、惠民实事共办、区域发展共谋,探索走出一条中心带郊区园林景观新闻动态、先发联后发、圈层变一体的超大城市协调发展新路径。
破二元结构,推动城乡融合发展。聚焦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发挥“大城市带大农村”优势,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串点成线、连片成面打造和美乡村建设示范带,加快呈现“百村先行开屏体育、千村提升”发展格局,促进现代都市与大美乡村融合发展,6t体育,创新诠释公园城市乡村表达。
当前,成都正处于培育发展新动能、塑造发展新优势的关键期。成都始终把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发展的硬道理,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2个万亿级产业集群、10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加快培育形成,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3万家;绿色低碳产业规模超2600亿元,2021—2023年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累计下降9.3%。
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强调增强城市内生增长动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要着力破除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层次问题,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
以圈链协同变革产业组织。持续做强“5+N”产业生态,发挥国有创投基金撬动效应和耐心资本投资效能,强化智库等专业机构对技术前沿、市场动向的精准捕捉能力,支持企业“四上一增”和专精特新发展,持续优化产业网格化、企业全周期服务体系。
以科产融合变革创新供给方式。坚持在推进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上同时发力。促进在蓉大院大所、科创平台、科研企业等创新主体有效贯通和精准服务,依托先进技术成果西部转化中心等平台,着力构建有组织的科技创新体系,推动产业竞争力和创新驱动力同步提升。
以绿色低碳变革生产生活方式。持之以恒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统筹“四大结构”优化调整。深入推进近零碳社区、绿色园区等建设,加快推动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让绿色低碳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古往今来,每一个城市都因独特的自然环境、生活习性、生产水平,形成别具一格的城市标识和文化气度,成为城市别样精彩的底层逻辑。近年来,成都借势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着力培育“崇尚自然、热爱生活”的时代风尚,积极塑造“开明开放、创新创造”的城市品格,全面彰显“奋斗幸福、达观友善”的人文特质,推动城市以全新的形象标识走向世界、走向未来。
公园城市示范区是成都独特的城市名片。要以增强城市凝聚力、吸引力、创造力、竞争力、影响力为目标,传承地域文化的独特性,彰显生活宜居的优越性,突出公园城市的创新性,与时俱进塑造城市文化的时代表达。
促进“生态美”与“人文韵”交相辉映。大力开展“五绿润城”“百花美城”“千园融城”行动,加快推进天府绿道体系和城市公园体系建设;擦亮“三城三都”品牌,保护传承城市文脉,培育打造可亲近、可参与、可展示的文化空间。
促进“慢生活”与“快节奏”相得益彰。以构建公园城市场景为牵引,打造多元复合的功能设施体系,培养全社会创新基因和争先意识,让城市处处涌动创新创业创造的激情。
促进“烟火气”与“国际范”共生共存。加快布局建设公园城市生活场景,展示成都独具特色的生活方式和品质;用国际化创意理念和表现符号传播城市形象,打响成都消费、休闲、服务、创造品牌。
城市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当前,成都人口高度集聚、要素快速流动在带来发展红利的同时,治理难度也随之增大。近年来,成都牢固树立全周期治理理念,推动发展和安全良性互动、秩序与活力动态平衡,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全面开展,成为首批全国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示范城市。
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肩负着率先探索符合超大特大城市特点和发展规律的治理路径使命任务,要聚力建设宜居、韧性6t体育,、智慧城市,创新治理理念、治理模式、治理手段,让城市治理更智能、更高效、更精准。
围绕“大城细治”推动治理体系科学化。深化“党建引领开屏体育、双线融合”治理机制,统筹构建“智慧蓉城+微网实格”两大平台,努力实现矛盾在治理末梢化解、共识在基层一线凝聚。
围绕“大城众治”推动治理主体多元化。深化全过程人民民主城市实践,创新社会协同、群众参与社会治理的组织形式和制度化渠道,健全“两代表一委员”参与机制,培育和壮大社会组织,推动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共同体。
围绕“大城智治”推动治理方式智慧化。持续完善“王”字形城市管理运行架构,建强12345亲清在线和市民热线,推动实现城市运行“一网统管”、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数据资源“一网通享”、社会诉求“一键回应”。